Product & Service
2020年4月,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《關于工業大數據發展的指導意見》(工信部信發〔2020〕67號,下稱《指導意見》),明確將促進工業數據匯聚共享、深化數據融合創新、提升數據治理能力、加強數據安全管理,著力打造資源富集、應用繁榮、產業進步、治理有序的工業大數據生態體系。并提出加快數據匯聚、推動數據共享、深化數據應用、完善數據治理、強化數據安全、促進產業發展、加強組織保障等七方面21條指導意見。
工業大數據信息平臺以“實現工業信息高質量采集匯聚共享應用”為構建初衷,以“明導向、優評價、強引領,助推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”為總體目標,綜合運用大數據分析、云計算、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,實現全域工業企業信息數據、運營數據、效益綜合評價數據的一體化、可視化、常態化管理,賦能工業企業效益評價、科學監管、精準施策等工作開展,強化政府在企業低效用地方面的空間管控能力,激發工業數據資源要素潛力,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優化,實現工業用地空間集約、高效、可持續利用,推動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跨越。
建立健全“畝均效益”綜合評價機制、“畝均效益”數據動態管理機制、資源要素優化配置、低效企業動態出清機制等4項機制。根據企業稅收貢獻、環境保護、安全生產、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實際情況,對全市已投產(含停產)工業進行綜合評價,依據評價結果實施定檔、調檔、提檔和降檔,區分4類評價檔次,即A(重點發展類)、B(鼓勵提升類)、C(幫扶轉型類)、D(倒逼整治類)類,分別實施差別化待遇,激勵企業主動提升效益、優化土地使用效能。
依托工業企業提質增效綜合管理平臺,整合產值、稅收、用地、用能等數據,打破信息壁壘,建立一套數據準確的企業評價數據庫,自動生成每家企業的綜合評分和分類,匯總每家企業后續整改提升的“一企一案”。
自動生成全市、各園區、鎮街及各行業領域相關指標的總體情況和平均水平。直觀清晰地展示工業經濟運行情況、區域工業效益情況、評價分類情況、企業排名情況、行業排名情況、年產值排名情況、年稅收排名等數據概況,為科學、精準分析產業現狀、企業效益提供數據支撐。
每一家企業都擁有一張關于自己稅收、產值、能耗、R&D、用電、用工等相關數據的自畫像,便于客觀、真實地了解企業當前運營狀況。針對運營低效的企業,企業可精準接收整治提升關聯政策、物理空間資源、企業畝均稅收等信息,實現精準預警推送,并將企業整治提升各環節情況實時反映到流程圖中,全過程閉環管控,加快推進“低效企業整治提升”工作。
基于統一的應用框架,為用戶提供移動端政策文件、評價指標、評價結果、績效考核的查閱查詢,實現各類指標“指尖查”“掌上管”,輔助管理者明晰全市工業企業發展態勢,多措并舉推進工業企業提質增效工作。